作者: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杨彬
提起武松,妇孺皆知,街头巷尾也常能听到他的英雄事迹,如景阳冈打虎、斗杀西门庆、醉打蒋门神、大闹飞云浦和徒手打死猛虎等。对于这个“行不更名、坐不改姓”的大丈夫,《水浒传》的权威批评者金圣叹将其评为“上上等人物”,称他是天神一样的存在。
《金瓶梅》里也有一个武松,与《水浒传》里的前段描述相近,都是从打虎开场,路遇亲哥(地点有变化,前者在阳谷县,后者改到了清河县)。接下来也是潘金莲勾引小叔,被武松严词拒绝,后武松出差东京,潘金莲勾搭上西门庆,合谋害死武大郎。区别在于后段:武松上狮子楼找西门庆索命的时候,不但没有杀死西门庆,反倒误杀了县衙里的同事,因而被发配到千里之外,直到西门庆死后,才返回家乡,最终杀死了潘金莲。
《金瓶梅》
“耿直哥”变成“心机男”
学界有一个承袭已久的基本定论:《金瓶梅》里的武松故事,基本是从《水浒传》中引用过来的。不过,两部小说中的武松形象,相似之中其实有着极大的不同,甚至初读《金瓶梅》之际,多少会让人觉得它有些丑化英雄。
就展现英雄气概的打虎情节来说,两书描写的差异就使得这个传奇英雄的表现略有不同。上景阳冈之前,《金瓶梅》里这样写他:在路旁酒店内,吃了几碗酒,壮着胆……大扠步走上冈来。倒像应和着“酒壮怂人胆”这句俗语,全没了《水浒传》里连喝十八碗烈酒“透瓶香”“出门倒”的豪气与渲染,让本应更传奇的徒手打虎故事减了那么一点神奇和豪情。
打虎之后,使没了力气的武松更与常人无异了——武松正坐在石上歇息,只听草坡里刷剌剌响。武松口中不言,心下惊恐:“天色已黑了,倘或又跳出一个大虫来,我却怎生斗得过他?”谁知道,怕什么来什么。只见坡下钻出两只大虫来,吓得武松大惊道:“啊呀!今番我死也!”这种反应是《水浒传》里的武松没有的,甚至应该是为其所鄙视的。 1/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|